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及当前增速调整的发生机制研究——兼论当前阶段发展任务变革及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An Anaylsis on Growth Stage Theory and the Mechanism of Growth Adjustment in the New Normal Stage——Development Task Change and the Adjustment of Government-Market Interrelations
李炜永;顾红亮;王玉柱;
摘要(Abstract):
经济的"增长阶段"作为非主流发展经济学理论,尚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建构。但"阶段性"具有较强的经验总结特征,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经历的结构性变革和系统性转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不同于周期性,前者具有不可逆性和历史进程的单维度属性。"新常态"对应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组织形态正发生重大调整,从传统高速增长阶段到当前"新常态"发展阶段,亦对应着诸多维度变量"再平衡"的调整。这些发展组织形态的变革亦将奠定未来我国增长的基本形态,认识这种经济增长"阶段性"变革的客观规律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经济增长规律和推动行之有效的改革设计。
关键词(KeyWords): 新常态;阶段性;再平衡;产业结构;转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宣部2018年度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18XZD06);;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市场决定、政府作用与良性‘竞争秩序’的体系构建”(项目编号:15CJL022)
作者(Author): 李炜永;顾红亮;王玉柱;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CHENERY H,ROBINSON S,SYRQUIN M. 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A Comparative Stud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 [2][美]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发现与思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 [3]张文魁.重构增长秩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 [4]HOFFMANN W G. Growth of Industrial Economies[M].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69.
- [5]刘金全,王大勇.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风险性和波动性[J].经济学家,2003(4):24-30.
- [6]欧阳峣,易先忠,生延超.从大国经济增长阶段性看比较优势战略的适宜性[J].经济学家,2012(8):80-90.
- [7]李建伟.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局限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5(11):1-8.
- [8]张连城.论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J].管理世界,1999(1):32-37.
- [9]张平,刘霞辉.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9—2010):城市化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10]中研网研究报告:三线城市住宅严重过剩[R].2014-05-16.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0516/173132555.shtml
- [11]于春海.我国制造业增长的外部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J].国际贸易,2014(2):20-24.
- [12]任保平.经济增长质量:理论阐释、基本命题与伦理原则[J].学术月刊,2012(2):63-70.
- [13]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26-40.
- [14]韦森.经济理论与市场秩序:探寻良序市场经济运行的道德基础、文化环境与制度条件[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 [15]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N].人民日报,2014-12-15.
- [16]HAYEK F A.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45,35(4):519-530.
- [17]王玉柱.从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看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兼论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J].云南社会科学,2014(3):56-60.
- [18]深刻认识把握新常态大逻辑[N].经济日报,2015-12-24.
- (1)此外,从统计学属性看,GDP增长作为一种统计测度方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大规模的固定资产创造效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固定资产的定价和价格发现过程是也统计学意义上高速增长的重要导致因素之一。
- (2)关于央地财政关系,中央政府出台更为严格的法规进一步限制地方政府的债务发行及责任承担机制。2016年11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实行不救助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