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力意识形态On Tensile Ideology
张志丹;
摘要(Abstract):
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构建张力意识形态,以此托举治国理政,是维护思想统治之必需。从哲学上来看,张力意识形态的出场学逻辑主要关涉三大层面:"为何建构张力意识形态"、"张力意识形态是什么"、"如何构建张力意识形态"。"张力意识形态",不是泛指所有意识形态,而是指那种能够妥善处理基本意识形态与操作性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排斥与包容、刚性与柔性之间的关系,保持结构与功能、思想与现实、历史与当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互动,因而也是最能体现以发展的方式来坚持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林林总总,真正典型意义上的张力意识形态是指具有解释力穿透力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张力意识形态的"保鲜术",是需要不断守正出新、固本培元,坚持从理论创新维度、价值创新维度和形式创新维度来推进意识形态创新。毫无疑问,在新时代,实现从意识形态的内在张力上升到张力意识形态,保持我国张力意识形态的生命力,是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丰富、完善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之必需,同时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之必需。
关键词(KeyWords): 张力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创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总体性研究”(项目编号:17AKS019)
作者(Author): 张志丹;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51.
-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2,342.
-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2.
- [6][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M].张国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62-463.
- [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1.
- [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2.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9-420,420,11,11.
-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9.
- [1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83-484.
- [13][匈]卢卡契.卢卡契文学论文集: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276.
-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61.
-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6.
- [16]张志丹.论当代中国基本意识形态与操作性意识形态之间的合理张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5).
- [1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0.
- [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470-471.
- [19]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8.
- [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5.
-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58.
-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2.
- [24][法]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上[M].徐懋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2.
- [25]张志丹.意识形态功能提升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5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