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社会科学

法律·公共管理

  • 生态理念下森林分类经营的法律规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改林木登记、采伐制度为中心

    刘先辉;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不动产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行严格的行政许可实施森林经营。这种方法看似简单直接,却限制了林木所有者的积极性,并不利于实现林木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其他非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追求森林经济价值最大化的时代已经结束,满足人类对其生态价值和其他非经济价值的需求才是森林法的立法目的所在。因此,应当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以物权法基本理论构建"森林分类经营"的制度和条款,将商品林视为动产,采取较为宽松的制度,以利于实现林木的经济价值;将公益林视为不动产,采取严格的制度,保护林木的生态价值和其他非经济价值。

    2013年04期 No.179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 ]
  • 法律视野下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

    刘晓霞;任东冬;周凯;

    反贫困模式不仅仅是方法的集合也是各种再分配关系的集合;反贫困模式以致贫因素为依据可以分为环境治理模式、经济开发模式、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和公共产品保障模式;通过对反贫困模式研究发现,无论在贫困产生的链条上还是在反贫困实践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制度性的根源和法律的缺失;针对此现状,必须加快反贫困立法构建、反贫困模式创新以及深化相关制度改革。

    2013年04期 No.179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2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5 ]
  •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何群;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存在适用《婚姻法》或《物权法》或《合同法》的冲突。解析我国现行《婚姻法》第十九条可知,夫妻财产约定是所有权归属的约定,对夫妻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我国夫妻财产约定不适用《合同法》是基于司法解释的法律效力低于《合同法》及夫妻财产约定有别于赠与合同。我国夫妻财产约定不适用《物权法》是基于《婚姻法》与《物权法》法律效力处于同一位阶,各有其规范内容及夫妻财产约定理论界定为身份行为,符合《婚姻法》第十九条的立法精神,是《物权法》第九条法律规定的除外情形。解决我国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适用冲突,必须明确夫妻财产约定的生效时间、公示程序及变更与撤销程序。

    2013年04期 No.179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143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54 ]
  • 我国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李长文;

    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相关活动开始陆续开展。政府、教育机构及专业培训机构(支持型非营利组织)是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活动开展的主要主体。以与非营利组织发展高度密不可分的相关重大事件及重大变革为参考节点,我国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先后走过了起步,本土化,规范化,不断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四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都表现出与时代背景高度吻合的时代特征。对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进行客观考量、分析是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研究的核心内容。

    2013年04期 No.179 2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545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93 ]
  • U—S协作的困境归因与破解策略——基于组织变革理论视角的检视

    王恒;马艳艳;卢珂;

    U—S协作是当前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师教育改革和学校改进的重要形式和实现途径。本文基于组织变革的理论视角,从任务、技术、结构与人员四个层面考察和剖析了U—S协作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即适应性策略、协同性策略和建构性策略,旨在通过合作组织的能动性行动更好地提升合作的有效性。

    2013年04期 No.179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1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6 ]

经济·社会

  • 中国经济复合转型的假设与检验

    桁林;

    中国的出口导向增长方式一度取得辉煌成绩,让世界主要贸易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被认为是经济转型成功的标志,不由得使人沾沾自喜;然而,2008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金融危机粉粹了这种"转型成功论",而保持内外需、投资和消费基本平衡和均衡增长仍然成为了中国长期努力的目标。因此,现在到了重新检视增长方式、重新关注消费率、向"增长大道"回归的时候。10年新政处于这个关口,如何评价相应的政策效果,也需要用这个历史尺度去考量。

    2013年04期 No.179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及压力分析——基于全球主权债务危机视角

    史亚荣;马润平;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终演化为主权债务危机。综观这一轮主权债务危机,主要是在发达经济体爆发,尤其是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最为严重。学术界已经对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但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同样也不可小视。本文主要对欧元区以外主要发达国家主权债务的现状、成因及压力进行剖析,以此作为我国防范主权债务危机的警示。

    2013年04期 No.179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我国利率政策变迁的经济绩效分析

    张斯琪;

    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国内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为刺激有效需求,我国政府自2008年以来连续多次变动利率水平。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是否会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利率政策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能否取得预期的效应?本文通过考察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绩效,分析利率变迁可能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的冲击。

    2013年04期 No.179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3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2 ]
  • 宁夏低碳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霞;邱亚栋;

    宁夏始终把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能源开发利用势头强劲,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但不容忽视的是,宁夏仍然面临着高载能产业比重大、能源利用效率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的严峻挑战。树立生态绿色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保护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宁夏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

    2013年04期 No.179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 金融支持宁夏“两区”建设路径探微

    万亚明;王彩琴;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与银川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推动了宁夏与区外国外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也对金融资源配置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本文分析当前宁夏"两区"建设的金融现状,探寻金融在助力宁夏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若干构想,旨在进一步发挥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推动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3年04期 No.179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4 ]
  • 中国向西开放战略中宁夏发展的路径选择

    张进海;王林伶;刘家俊;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肩负着践行我国向西开放战略的历史使命,引领中国西部内陆地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并形成西北经济增长极的新任务。宁夏作为中国内陆向西开放的新门户,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与穆斯林世界友好交流合作的新窗口,中阿合作的"内陆特区、国际新区",在机遇、使命与任务面前,就是要努力打造成为中阿合作交流中心,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能源合作的桥梁纽带,国家能源安全"储备地",国家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认证研发设计展示地、交易与集散地,我国西部"生态文明、民族和谐、社会富裕"的示范区。

    2013年04期 No.179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1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4 ]
  • 培育积极社会情绪:一个提升社会公众幸福感的新策略

    唐颖;李龙;

    提升幸福感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话题,但学界研究较多集中在消减消极社会情绪层面。文章针对这一研究现状,在梳理总结社会公众幸福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托积极心理学"拓展—建构"理论,面向当前消极社会情绪日渐积累的社会现实,提出培育积极社会情绪以提升社会公众幸福感的新策略。

    2013年04期 No.17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66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3 ]

民族·宗教

  • “缘起”还是“创造”——回族学者傅统先与唐大圆居士的一次对话

    仇王军;

    民国时期,唐大圆居士曾在《识海一舟》和《佛学演讲集》中阐述唯识学时,对基督教的理论有所批判,认为"上帝造万物为不通"。唐大圆居士的观点引起了回族学者傅统先的关注,1930年,傅统先在《月华》上相继发表论文,对唐大圆居士的论点进行批驳,并阐述了伊斯兰教关于真宰(真主)存在并创造万物的理论。为此,展开了一次回族学者与佛教学者关于世界是"缘起"还是"创造"的辩论,在当时的回族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13年04期 No.179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2 ]
  • 回族的死亡观与临终关怀传统

    严梦春;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关于死亡,每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习俗。只有将医学的临终关怀救助和地方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医学科学临终关怀的美好初衷。回族临终关怀的理念和行为实践植根于伊斯兰教的文化土壤,同西方医学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有很大区别,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本文从临终关怀的宗旨和目的出发,结合回族的宗教信仰和丧葬仪式,探讨了回族临终关怀与宗教信仰、生死观之间的脉络关联;同时指出,回族为濒危病人提供的宗教性的临终关怀形式可以应用于当代医学救治的临终关怀活动。

    2013年04期 No.17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249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6 ]

西夏·历史

  • 克恰诺夫教授不朽

    伊丽娜·波波娃;聂鸿音;

    著名的俄罗斯西夏学家叶甫根尼.伊万诺维奇.克恰诺夫于日前逝世。本文是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网站http://www.发布的悼念文章。文中介绍了克恰诺夫的生平和学术贡献,顺便谈及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西夏研究简史。

    2013年04期 No.179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5 ]
  • 西夏仁宗皇帝的校经实践

    孙伯君;

    本文通过综合考察西夏新旧两种译本佛经的对勘成果,并结合施经发愿文,对仁宗时期的校经实践进行了全面梳理,希望理清仁宗校译佛经的宗教背景、校译规程、参与经师、校经原则、校勘重点等具体细节,为全面把握西夏仁宗时期的校经情况以及当时的佛教面貌提供资料。

    2013年04期 No.179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2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56 ]
  •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救灾制度的考察

    温艳;

    民国时期,为了适应救灾的严峻形势,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专职的救灾机构,救灾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中央和地方制定了较为详尽的救灾法规,做到救灾有法可依,赈灾规范有序,特别对救灾人员的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力图从人员素质上保证救灾高效化。此外,国民政府还实行一系列临时政策,以应对各地多发的灾害。

    2013年04期 No.179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6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7 ]
  • 清帝退位前袁世凯对北方反共和声势的因应

    丁健;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环,但其实现并非易事。总体来看,清帝退位之前,全国大多数省份主张共和,反共和的省份尽管不多,但其力量及地理位置都不容忽视。面对北方反对共和的声势,为了尽快结束南北纷争的局面,袁世凯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小心试探,利用北洋集团的能量,对北方反共和力量采取了一系列谋划,说服和软化忠清的官僚士绅和军队接受共和,为清帝退位作了外部的准备。

    2013年04期 No.179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 ]
  • 从秦汉学术的层累现象看苏秦事迹真伪的考订

    赵鹏团;

    根据对秦汉文献的整理,苏秦事迹,自汉初便已有"合纵抑秦"和"为燕间齐"两种说法。后人关于苏秦的研究,无论本《史记》《国策》说,还是本《战国纵横家书》(帛书)说,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都忽视了秦汉学术层累现象对秦汉史事传述带来的负面影响。苏秦事迹真伪的考订,有赖于将先秦和秦汉文献进行剥离,有赖于对更多地下出土的秦汉文献的综合考订。

    2013年04期 No.179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6 ]

哲学·文化

  • 庄子哲学的生命情调

    李勇;

    庄子哲学的生命情调源于庄子对天、地、人的生命体验。"造化"之"神"、"天籁"之"和"、"天机"之"灵"、"天地"之"美"构成庄子"天"之生命意味;"游"、"忘"、"适"、"真"构成庄子"人"之生命情调;"天和"之乐、"桑林"之舞、"天真"之趣、"朝彻"之明构成庄子"天人"之生命境界。庄子哲学升华出来的是旨趣高远的生命情怀和洒脱超然的人生境界,对此,我们应从庄子哲学中吸取更多的精神养料。

    2013年04期 No.179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 ]
  • 电视学术讲坛类节目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以“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为例

    黄东花;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研究从单纯的修辞学层面提升到概念层面,开拓了隐喻研究的新领域,但当前多数隐喻研究仅限于语言隐喻,其他模态,如手势、表情、图画、音乐等非语言隐喻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多模态隐喻研究理论为指导,以《易经的奥秘》为例,尝试探讨了电视学术讲坛类节目的多模态隐喻现象及多模态编码的整体意义。

    2013年04期 No.179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5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5 ]
  • 汉唐时期河洛体育文化兴盛原因及对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储娜;鲁磊;

    汉唐时期河洛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开明、多民族文化融合和广泛的对外交流促进了河洛体育文化的繁荣。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应在加大政策、物质、组织保障的同时,大力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发挥其民俗性优势,促进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2013年04期 No.179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0 ]
  • 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旅游目的地着力点选择

    郭筠;刘艳华;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鲜明的回族文化,使宁夏具备了面向世界独具特色的旅游优势。"中阿经贸论坛"的承办,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等为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本文全面分析了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旅游目的地的条件和制约因素,重点提出了宁夏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旅游目的地的着力点选择。

    2013年04期 No.179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 ]

教育·文学

  • 三角协调模式理论下的大学治理外部环境论析

    刘芳;

    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式确立了大学外部环境的经典分析框架,三角权力框架作为历史形成的结果,有着大学的历史逻辑性和组织逻辑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三角权力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治理失灵的状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学术逻辑、经济及社会发展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这一点恰恰在于大学学术者的自我调整和理性选择。

    2013年04期 No.179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7 ]
  • 受教育权不平等: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双重视野

    谢海燕;

    当前,我国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受基础教育权利与受高等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其中,受基础教育的不平等表现为受基础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与过程不平等;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表现为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变化不均衡、高考入学机会指数不平衡、异地高考的阻力重重等。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法》,推进受基础教育权的平等,另一方面要调整高校布局,推进受高等教育权的平等。

    2013年04期 No.179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5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1 ]
  • 第二语言习得与普遍性假说

    方丽霞;

    普遍性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层面。本文旨在指明普遍语法研究的基本参数,并分析第二语言习得与普遍性假说之间的紧密关系。

    2013年04期 No.179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联系项居中原则与汉语介词词组语序的历时演变

    王磊;

    当代类型学家通过跨语言的研究证明,介词类型在语序类型学中占有核心地位。学术界一般认为汉语的语序比较稳定,古往今来变化不大,两千年来语序稳定的唯一重要例外就是前置词短语的位置由动词后移向了动词前。正是这一变迁对汉语介词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联系项居中原则是语序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介词短语的语序变化对介词类型的影响,要从联系项的语序特点去理解。汉语介词短语语序所发生的历时演变与联系项居中原则的关系密不可分。

    2013年04期 No.179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2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 ]
  • 不一样的“精神胜利法”——刘高兴与阿Q精神之比较

    陈一军;

    刘高兴是贾平凹长篇小说《高兴》的主人公,他和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生活在自己的精神胜利法下,这显示了百年中国农民生存境况的可哀可叹与艰难不易。然而,相形之下,刘高兴的精神胜利法在表象上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类似,实质却判然有别。不同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刘高兴的精神胜利法主要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可贵的人格精神,不仅表现了历经百年中国农民精神的升腾,反而凸显现实社会的迟滞与不公。造成刘高兴和阿Q精神胜利法相异的原因,除了时代的不同,还有叙述立场和方法的差异,这显示了百年文学史上不同时代作家对待农民阶层的不同态度。这样,《高兴》和《阿Q正传》便以不同的姿态在百年时间搭成的桥的两头对映,在互文中传达着丰富的意味。

    2013年04期 No.179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7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现代转型背景下的诗学尝试——论胡适新旧诗学的转换

    周军;

    从《去国集》到《尝试集》的创作实践中,胡适成功建立了现代白话新诗的早期范式,而《谈新诗》等诗论则从新诗发生史的角度勾勒了胡适新旧诗学的转换轨迹及诗学特质。在胡适新诗创作与诗学理论探寻的双重变奏视角下,考察胡适新旧诗学转换成因及影响,对当下现代诗歌的探索也不无启迪。

    2013年04期 No.179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6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