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journalinfonormal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05期
当代马克思主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哲学阐释的实践指向与着力点

张存建;

通过哲学阐释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质是引领人们融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行动者网络”之中,必须为之明确可靠的实践路径。文明的演进有其文化传统语境,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阐释有其伦理基础,应当就此引导人们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共同价值取向,以价值自信驱动行动自觉。通过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阐释促进个体的行动自觉,不仅需要帮助个体实现从文明自信到文明自觉的转变,使之能够理解人类传统道德增强模式的时代局限,而且需要一种知识论的省察,着力引导个体认识和批判那些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价值对立的伦理取向,从中培育其关于共同价值的价值自信。帮助人们运用辩证思维形成关于共同价值的价值自信,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哲学阐释的通识意义所在。

2025 年 05 期 No.253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逻辑教育在中华文化当代传承与创新中的基础作用研究”(项目编号:B/2021/01/75)
[下载次数: 27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文明互鉴——基于对“古今东(中)西之争”的批判

操奇;

文明互鉴论克服了将“古今东(中)西”绝对对立带来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创立了超越“文明冲突论”的科学的文明关系论。“古今东(中)西之争”根源于近代主体性哲学,其根本特征是在预设一个孤立主体的视域内进行主体与客体的二分式思维,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逻各斯为核心的等级化和中心化思维方式。其在思考文明主体之间关系问题时的逻辑过程可以概括为孤立化—对立化—等级化—中心化。文明互鉴论的哲学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主体间性哲学。文明互鉴具体是指世界文明主体在文明交往和文明发展中不同文明主体(共同体)相互之间地位平等,彼此“互相参照”,交流互鉴、相互作用、交互发明。其逻辑起点是把不同文明主体看作地位平等的主体;理论预设是把不同文明主体看作彼此交互的主体;实践路径是不同文明主体相互之间平等、自由、生成性对话。

2025 年 05 期 No.25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结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BKS133)
[下载次数: 4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文化在社会有机体中的新方位

田鹏颖;张雪;

文化在社会有机体中的定位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历史接续性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精髓,并在解决实践的重大问题中实现了理论创新。通过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对社会基本矛盾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中文化建设地位的新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对文化自信认识的新突破,习近平文化思想确立了文化在社会有机体中的新方位。这一文化新方位的确立,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境界,贡献了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理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25 年 05 期 No.25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世界观研究”(项目编号:24&ZD025);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与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SCJJ24ZD02)
[下载次数: 6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生视频大模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与创新路径

朱虹;傅晓晖;乔思阳;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文生视频大模型以其文本驱动、跨模态生成和沉浸式表达能力,日益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传播与文化认同构建的重要技术工具。聚焦文生视频大模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文化潜能,基于符号整合、叙事生成、情感共鸣三个角度,系统探讨其在多民族文化统一性构建、集体历史记忆重塑及国家民族情感激活中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文生视频模型在语料结构、叙事逻辑与符号表达方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指出其生成内容普遍存在文化认知偏向、叙事碎片化与符号固化等问题,削弱其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性。为应对上述挑战,提出创新路径:建设多民族文化知识库,拓展模型语义理解的文化覆盖面;优化语义引导机制,增强生成内容的精神价值表达深度;引入动态生成技术,推动文化符号在生成过程中的融合表达。

2025 年 05 期 No.25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ZD178)
[下载次数: 6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机制、路径与风险调试

马佳;马玉琼;

人工智能作为深刻塑造社会结构与治理逻辑的通用性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嵌入国家治理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民族工作不仅需要回应由人工智能带来的观念变革与制度挑战,还需主动利用技术手段回应文化认同构建、治理能力提升与社会融合发展的现实诉求。基于此,研究立足人工智能与民族事务深度互动融合的时代语境,揭示人工智能应用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必然性,指出其兴起既是社会生产力跃升的结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数字化转型的趋势。系统梳理人工智能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现机制,识别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提出以价值引领、制度保障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为核心的优化路径,确保人工智能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良性发展,为民族工作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 年 05 期 No.25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宁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XMZ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宁夏实践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30923010701)
[下载次数: 11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 508,534
今日访问量: 362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